中國科大吳恒安教授、王奉超特任副研究員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課題組及荷蘭內梅亨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石墨烯類膜材料輸運特性研究方面首次發現,石墨烯以及氮化硼等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二維納米材料可以作為良好的“質子傳導膜”。這項突破性研究,為人類認知石墨烯及氮化硼的材料特性帶來全新發現,并有望為燃料電池和氫相關技術領域帶來革命性進步。
燃料電池是將燃料具有的化學能直接變為電能的發電裝置。與其他電池相比,具有能量轉化效率高、無須耗費充能時間、零排放無環境污染等諸多優點。然而,燃料電池中的核心部件“質子傳導膜”存在燃料滲透等難題,極大限制了燃料電池的大規模應用。
吳恒安介紹,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按照六角蜂巢晶格排列而成的單層網狀二維材料,二維氮化硼納米材料也具有跟石墨烯相似的六角網狀結構。中德荷科學家的研究表明,質子可以較為容易地“穿越”石墨烯和氮化硼等二維材料,而其他物質則很難穿越,從而解決了燃料滲透的問題。而且,升高溫度或加入催化劑可顯著促進質子穿越的過程。
在該項工作中,中國科學家作出的核心貢獻,是采用計算機模擬了二維納米材料的微觀孔隙結構,解釋了質子穿透的機理,并計算得到了質子通過石墨烯類膜材料所需要的最小能量,進一步對該過程給出了定量化的描述。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11月26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隨后,“自然”網站就以首頁頭條形式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同期的“新聞視點”欄目也專題進行了重點評論和展望。麻省理工學院的Karnik教授在評論中指出,質子傳導膜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核心所在,本項研究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在理論上已經達到美國能源部設定的2020年質子交換膜輸運性能目標。
王奉超在展望該研究應用前景時指出,如果采用石墨烯和氮化硼等單原子層二維材料作為“質子傳導膜”,可使現代燃料電池更高效、更安全、更環保、更輕薄。且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前景無限廣闊,從智能手機電源到航空航天、國防領域,都會有廣泛應用。(記者)
(責任編輯:admin)
行業者研發6年 太陽能“壁紙”現身CES 20172017-01-12 17:01
|
改進型“鋅離子電池” 電池性能大幅提升2016-12-07 10:48
|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出臺 新能源汽車怎么搞?2016-08-10 15:55
|
上汽榮威e950“3000里滬深極限首測”2016-08-09 18:15
|
科學家研發可彎曲電池可以監察健康2016-05-27 09:25
|
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超威黑金電池挑戰續航里程極限2016-05-19 11:49
|
韓國研制皮下太陽能電池板 可持續供電心臟起搏器2016-05-18 17:08
|
黑科技簡析:可媲美汽油的空氣電池2015-11-04 09:36
|
新型硅陽極可取代石墨 提升鋰電池容量和壽命2015-10-28 10:44
|
日企研制電動車用鋰電池高耐熱技術 “告別”冷卻系統2015-10-14 1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