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光伏電站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還是茫茫戈壁灘上一排排整齊的光伏板,這是因為我國西部青海、新疆、甘肅等省份擁有大量未利用土地且光照充足,過去的幾年電站主要建設在這些地區。但這些地區并非負荷中心,隨著近幾年光伏的大發展,已經產生了嚴重的棄光現象。而在華北、華中這些用電負荷中心,受土地性質的限制,光伏電站已經往山地發展,并且有坡度越來越大的趨勢,即便這樣可用于建設光伏電站的土地也越來越緊張。
在此背景下水上漂浮式光伏電站成為近兩年比較熱門的話題,水上光伏電站是利用水上基臺將光伏組件漂浮在水面進行發電。特點在于不占用土地資源,水體對光伏組件有冷卻效應,可以抑制組件表面溫度上升,從而獲得更高的發電量。此外,將太陽能電池板覆蓋在水面上,還可以減少水面蒸發量,抑制藻類繁殖,保護水資源。
早在2011年美國《科學日報》就有了關于漂浮式光伏電站的報道,這項技術在國外的發展要較國內早,已經有了一些成功案例,國內目前處于剛起步階段。
一、國外發展現狀
1、日本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水上漂浮式光伏電站實際應用最多的國家,根據截至2014年年底的統計,已有3.824MW并網,2015年預計約15MW并網,另還有約15MW將于2016年年初并網。
“桶川水上太陽能”項目
2013年6月在日本崎玉縣,日本西部控股集團投資的1.18MW“桶川水上太陽能”項目在桶川市的一個3萬平方米的非飲用水水庫建成并投入運行。該項目在占水庫面積43%(1.3萬平方米)的水面上用錨固定了木筏狀的基臺,基臺上鋪設了4536塊260W太陽能電池板,光伏板傾斜角度12°,采用集中式逆變器。
圖1:日本桶川漂浮式光伏電站
該項目采用的技術為法國天地公司研制的漂浮式光伏發電系統,將光伏發電組件固定在浮塊上,浮塊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沒有金屬部件,安裝是模塊式拼接,簡便快捷,項目建設期約6周,其中漂浮系統和光伏組件安裝各需要3周。水庫及其周邊河流充足的水源擁有良好的冷卻效果,發電量同比屋頂或地面光伏發電系統可提高10%左右。
圖2:浮體結構
圖3:浮體結構
該項目耗資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180萬元),所發電量由東京電力公司按照日本太陽能上網電價(37.8日元/kWh,約合0.38美元/kWh)收購,銷售收入預計為每年約5000萬日元。
兵庫縣大型水上光伏電站
由日本京瓷株式會社和東京盛世利租賃株式會社共同投資建造的日本兵庫縣大型水上光伏電站于今年3月底投入運行。
此次投入運行的是位于兵庫縣加東市西平池的約1.7MW“兵庫高岡西水上兆瓦級光伏電站”,和位于東平池的約1.2MW“兵庫高岡東水上兆瓦級光伏電站”。兩處電站安裝數量總計達11256塊,預計年發電量約達330萬kWh。
圖4:兵庫縣漂浮式光伏電站
大阪漂浮式光伏電站
在大阪府岸和田市的蓄水池“傍示池”水面上建設的約1MW光伏電站“DREAMSolarFloat1號@神於山”于今年4月6日開工建設,8月11日竣工,并開始了商業運營,電站從2015年8月10日開始向關西電力全量售電,這是大阪府首座水上光伏電站。項目投資額約為5億日元,預計投入運轉后的年發電量約為118萬kWh,年售電額約為3776萬日元。
蓄水池的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在其中約1萬平方米的水面上浮著4016個260W的太陽能電池板。項目利用浮體架臺(類似木排的樹脂構件)支撐太陽能電池板,每個浮體架臺上設置一定數量的太陽能電池板,首先在地面上將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到浮體架臺上,再用吊車運到儲水池的水面上設置。
圖5:浮體架臺吊裝中
圖6:浮體架臺吊裝后
2、亞洲其他國家
印度
印度國家水力發電公司計劃在印度喀拉拉邦南部建設世界最大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電站,裝機容量50MW。用來試水的加爾各答水上漂浮式太陽能光伏已于今年1月宣布完成。該項目共包括10個1千瓦的玻纖光伏組件,每年可發電至少1400度電,平均每天發電4度。
韓國
Topsun公司將在韓國開發一座100MW的浮動式光伏發電系統,100kW的試驗性項目已定于2013年開工,2014年至2015年該項目規模將擴增至100MW。
新加坡
安裝在新加坡碧安公園的花園池塘水面上的漂浮式光伏發電系統于2013年成功并網發電,裝機容量5kW。該系統由鳳凰太陽能有限公司領銜的私人合作基金投資,計劃用一年的時間測試漂浮式光發電系統的淡水水域適宜性,同時還將嚴密監測該系統對水質量、植物和動物的影響,量化評價預期的效益,如水冷卻對光伏發電電池效率的改善,水面覆蓋而減少的淡水蒸發量,遮擋陽光直射水體而阻止水藻的繁殖等。
(責任編輯:admin)
分布式光伏微電網供能系統研究解析2015-08-21 08: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