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新能源汽車成了這個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的高端論壇上的一個焦點話題。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伊藤伸一表示,到2020年,豐田將推廣超過1500萬輛的混合電動車。
從數字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據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國內新能源車產量1.61萬輛,同比增144%。以此標準計算,即便是國內新能源車都由豐田制造,要完成1500萬輛的推廣指標也要用上77年左右,而現在距離2020年只有短短的5年時間。
定下如此艱難的挑戰目標,其背后的動力是什么?業內人士認為,未來5年是新能源車推廣的“黃金五年”,然而擺在眼前的現實是,“政策熱、市場冷”的情況下,雖銷售總量有所增加,但仍難有較大突破,讓消費者真正有購買欲望還需一定解決之道。
對新能源汽車的樂觀期待
新能源汽車這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但在消費領域,則是消費者聽之有聲,但選購甚少,銷售市場冷淡,這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即便如此,業內人士對新能源汽車也有著更多的期待:“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有望達到百萬輛級。”“今年我們測算的規模在70萬輛左右。”“在2020年前將推出20款純電和混合動力新產品,實現新能源整車累計銷售50萬臺。”……各種預測不僅樂觀,而且大膽。
事實上,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同比增長3.3倍后的國內生產量也只有33萬輛,這還是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總和。業內人士解釋,要實現上述的遠大夢想,新能源汽車不僅要成倍增長,而且銷售也要跟得上。言外之意,就是消費者要認同這些大量供應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真正從腰包里掏錢去購買。
而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自2009年開始擴大新能源汽車產能以來,購車的高成本,對售后使用的擔憂,讓市場一直冷淡不旺,消費者的認知度一直提升不上來。
分外吸引眼球的高額補貼
近日有消息稱,根據十三五規劃,中國未來5年將投入超過1000億元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到汽車市場需求總量的20%,自主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
一直以來,充電設施建設都是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發展的重中之重。就在上月21日,工信部還公布了由財政部等五部委制定的《關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獎勵政策及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確定了對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的財政補貼辦法及標準。
雖然政府加大力度對新能源車給予補貼,但很多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政府補貼不是長久之計,不是新能源車發展的根本途徑,如果要達到普及程度,且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依靠其內部實力的提升,降低造車成本,才能最終使新能源車走進尋常百姓家。
業內專家認為,依靠財政補貼新能源產品政策不具備可持續性,新能源車進入市場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政府財政補貼只是支持,新能源汽車如果總是靠政府支持,而不是靠自身實力存活,其壽命是不會長的。
依然沒有解決的后顧之憂
對于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總體接受度仍然處于比較低的層次上。一份調查數據顯示,23%的受訪者表示如果購買汽車,將會考慮購買混合動力汽車,只有10.1%表示會考慮購買純電動汽車。其中,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充電樁問題還沒有解決,成為眾多消費者最終放棄選擇的直接理由。
“如果汽車沒用幾年,電池出了問題,該怎么辦?畢竟更換電池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去年放棄購買混動車的吳女士說,新能源汽車發展年頭短,使用壽命和使用安全性還沒有經過時間和行駛里程的考驗,缺少磨合期,新能源技術耐久性和安全性是否成熟還不好說,這是選擇的最大障礙。
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技術不成熟的擔憂,導致放棄選擇成為生產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瓶頸,進入高成本、高價格、低銷量、低產量、成本難以下降的惡性循環。如何突破這一瓶頸,是生產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業內專家認為,企業在短期內只能放棄部分利益,提供更多更到位的售后保障,解決消費者的擔憂,如做出電池使用壽命、續航里程、安全穩定性承諾,以及出現問題的具體保障方案,讓消費者無后顧之憂,以此來獲得更多用戶,畢竟消費者不是“小白鼠”。
斷言“黃金五年”為時尚早
去年下半年,由于新能源汽車需求突然爆發,生產領域出現了“電池荒”。于是有人斷言,這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能的掣肘。再加上政府補貼逐漸突破,轉向“政策+市場”雙驅動,未來五年新能源汽車將迎來推廣的“黃金五年”。
業內人士認為,“黃金五年”能否到來還是未知。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達2459.76萬輛,同比增長4.68%,創全球歷史新高,且已連續7年蟬聯全球第一。但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只有33.1萬輛,在整體汽車市場中的占比只為1.3%。
即便未來5年內,新能源汽車每年銷量達到200萬輛,在整體汽車市場中的占比也還不到10%,斷言“黃金五年”難免有些為時尚早。
業內分析認為,未來市場會逐步由“政策驅動”轉為“政策與市場雙驅動”。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完全“退坡”后,新能源汽車可能進入到品牌力的積累階段,這還稱不上是“黃金時期”。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