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業需要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需要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使網絡成為各行各業借以創新的公共產品。
互聯網+
“互聯網+”有了“行動路線圖”。
12月14日,工信部公布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行動計劃(2015-2018年),提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和標準建設推廣、智能制造培育推廣等七大行動計劃,目標是到2018年,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進一步深化,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對記者表示:“智能工業需要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需要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使網絡成為各行各業借以創新的公共產品。”
專門提及車聯網發展
今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互聯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恵金融等十一項重點行動。
在此框架內,工信部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圈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和標準建設推廣、智能制造培育推廣、新型生產模式培育、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培育行動、網絡基礎設施升級行動以及信息技術產業支撐能力提升等七個領域為主要行動方向。
鄔賀銓告訴記者:“相較國務院的指導意見,從工信部劃定的這七項行動內容來看,側重在‘互聯網+’和制造業的融合及基礎設施的提升,通過這3年的短期行動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打下基礎。”
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在鄔賀銓看來,智能工業需要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跨界融合。工信部本次行動計劃提出,將在未來3年建成一批重點行業智能工廠,培育200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初步實現工業互聯網在重點行業的示范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動計劃專門提及了車聯網的發展。記者注意到,盡管車聯網這一概念已經提出多年,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車聯網依然面臨落地難問題。
和PC先有軟件然后有硬件不同的是,汽車這一具體的載體卻是先于網絡而出現。業內人士稱,互聯網巨頭、硬件廠商、汽車服務商等不可避免地展開了競爭,從上游的標準之爭到中游的渠道之爭,再到下游的需求之爭。特別是標準之爭成為導致車聯網發展緩慢最重要的原因。
此次行動計劃顯示,工信部將出臺《車聯網發展創新行動計劃(2015~2020年)》,推動車聯網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組織開展車聯網試點、基于5G技術的車聯網示范。
將加大5G研發力度
在互聯網基礎設施方面,工信部計劃開展網絡基礎設施升級行動,目標是全面提升對“互聯網+”的支撐能力。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多份部委文件提出網絡提速目標。在鄔賀銓看來,信息基礎設施就是一個公共的產品,各行各業都需要用得到,特別是草根、年輕人的創業,現在大多數都是用互聯網來起步,因此寬帶網絡將是創新創業的基礎。
本次行動計劃再次要求,到2018年,建成一批全光纖網絡城市,4G網絡全面覆蓋城市和鄉村,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直轄市、省會主要城市寬帶用戶平均接入速率達到30Mbps。
此外,行動計劃還提出,推進全光纖網絡城市和“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建設。加快4G網絡建設發展,加大5G研發力度。實施以寬帶為重點內容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快農村寬帶基礎設施建設,縮小數字鴻溝。
行動計劃也提出體制改革、財稅保障等保障措施。特別是要進一步推進互聯網領域的立法工作,健全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大數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提升互聯網空間法制化管理水平。
在財稅支持方面,行動計劃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互聯網+”制造業和“互聯網+”小微企業的財政支持。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等。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