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相關媒體在北京舉辦無線充電技術專場沙龍,無線充電領域的國內外知名企業代表及專家齊聚一堂,介紹全球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及標準,分享國外商業運營經驗,共同展望全球充電模式,并進行現場互動交流。
北京歐樂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CEO賀凡波發表演講稱,無線充電一定是未來電動汽車的充電主流方式,并將深遠的改變未來用電的場景。最好的產品是默默無聞的,要讓充電這個概念徹底從用戶的腦子中抹去,這是最終的目標。無線充電和汽車智能化的發展趨勢高度契合,將來要實現無人駕駛電動汽車,但如果在補電過程中還需要人為接上電源,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體驗,所以未來一定是無線充電的。
無論是有線充電還是無線充電,充電機基本構成包括整流器、逆變器、變壓器、DC/DC。和有線充電相比,在成本方面,無線充電系統的變壓器如果想實現更高的效率,要把變壓器做大一點,材料費用更貴一些。現在的無線充電效率已經逼近有線充電效率,僅差幾個百分點,只要充電效率達到90%以上就可以使用。無線充電和有線充電的充電時間也基本一致。
充電時間由充電機功率、電池容量、電池最高充電速度決定,充電機的功率可根據需求設計和選用,不同車型的電池容量變化范圍很大,不同類型電池、不同環境條件下,最高充電速率不同。基于以上原理,賀凡波提出了兩個“凡是”:凡是聲稱無線充電比有線快得多的,都是耍流氓,凡是聲稱無線充電比有線效率高得多的,也是耍流氓。
“慢充怡情,快充傷身,強充灰飛煙滅。慢充對電池是有極大的好處的,快充用戶喜歡的體驗,因為不想等太長的時間,快充對電池的壽命是有嚴重的影響,估計今年北京市很多車會出這個問題,因為北京市快充樁建得特別多,大家的使用習慣覺得快充是正常的,看年底的情況會怎樣吧。零下十幾度,去年北京冬天的溫度,一開始根本充不進電,非使勁強充電池肯定壞掉。”賀凡波表示。
無線充電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瓶頸和需要克服的問題。主要有五大方面,第一,不能穿透導磁、導電的物體。比如有很大的鐵板在傳輸體之間就不能用,車外向車內送能量是做不到的。
第二,電磁場安全焦慮,從物理原理來講不認為對生物體有任何的影響,問題是用戶接受不接受,如果一天解決不了安全焦慮的問題,就無法大規模商業化。
第三,異物檢測問題,如果發射器上落了一些金屬的物體,鑰匙,鐵釘和硬幣,工作時會產生高頻交變的磁場,產生感應加熱,存在一定的火災風險。因此需要做異物檢測,檢測到有這些的東西存在時就停下來,大部分是兩類,一類是做金屬探測,還可以做溫度的監測,如果不至于那么熱也是安全的,這個小物體不至于影響傳輸,熱了之后可以停機。
第四,電磁兼容問題。主要遇到的問題是頻段分配,SAE推薦85KHZ左右,80-90之間的范圍。還有電磁兼容的標準,因為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有他們自己一套非常嚴格的流程,這個要盡快的走完才能不至于阻擋無線電能傳輸的發展。對敏感設備的影響,算電磁兼容的一部分。
第五,標準問題。標準是必經之路,最重要的有三個方面:傳輸裝置、控制系統和通訊協議。無線充電的標準化、兼容性更難實現,因為不僅僅是通訊的事情,不同形式的線圈之間怎么兼容,不同的功率等級之間怎么兼容等等,有待主機廠和設備制造廠大家一起商議解決。
關于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方向,賀凡波提到了整車廠的一些需求。例如某國外著名主機廠希望設備更小更輕量化,25cm見方,5kg左右。以及抗偏移性,盡管未來汽車有自動的泊車系統,會幫助把車停到準確的位置,但從電器人的角度講,不希望依賴汽車自己的自動泊車系統和機械定位裝置,自動泊車和無線傳電都是發展中的技術,不可能等自動泊車成熟才設計無線充電技術。
北京歐樂源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是一家致力于無線電能傳輸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的創新型高科技公司。公司由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促成,基于清華大學電機系電力電子與新能源技術研究室的研究成果,掌握著先進的電能變換技術,聚集了一流的研發運營團隊。公司目前專注于無線電能傳輸的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電動汽車方面開發了基于乘用車的5kW無線充電系統,商用車30kW無線充電系統,最高系統效率95.4%。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