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有望達到30萬輛銷量,即便如此,從中國2900萬輛的產銷規模來看,馬自達只不過占1%。如果一下子把市場份額提升到中國市場的5%,在中國的銷量就要相當于馬自達在全球的銷量,所以這個并不現實。”從日本匆匆趕來廣州車展的馬自達(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渡部宣彥,在思索過后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說。
在渡部宣彥看來,馬自達有著自己獨有的步調,那就是其一直堅持的“階梯式”發展戰略,即:首先第一步是徹底提升內燃機的效率,在第二階段則通過電動化、插電混動技術,不斷加以進化和提升。渡部宣彥認為,雖然從全球來看,汽車電動化時期的腳步愈加快速,中國政府對新能源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馬自達完全有能力充分地應對,“馬自達會和其合作伙伴一起,為應對中國新能源政策做出準備。”
毋庸置疑,渡部宣彥的信心不僅來自于馬自達已進化到二代的“創馳藍天”技術,也來自于與豐田的進一步合作。今年8月,繼2015年5月二者宣布以環境技術與先進的安全技術等領域為中心進行全方位合作后,馬自達與豐田達成資本合作協議,共同開發電動汽車技術。9月,二者又聯合汽車零部件商電裝宣布將成立新的合資公司,加速推進純電動汽車的共同研發。
渡部宣彥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馬自達和豐田主要在兩個領域進行合作,一是EV的共同研發,二是汽車互聯以及先進安全技術的共同研發。同時也存在其他合作,比如在美國建合資工廠,通過OEM供應來進行產品的相互補充等。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2017年也是馬自達進入中國市場15周年,談及這一年的市場表現,渡部宣彥表示滿意。他透露,今年1-10月份,馬自達累計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0.5%,達到24.3萬輛。不僅如此,從11月過半的銷量來看,也超出了計劃。如果今年銷量能夠突破30萬輛,這也將是馬自達進入中國市場15年以來,首次實現這樣的銷售業績。但在渠道擴張上,馬自達同樣堅持謹慎步調。
渡部宣彥表示,目前馬自達在華兩家合資公司在全國共有470家4S店。“過去幾年,每年都會以20家、30家新店的速度來擴大銷售渠道,但是從今年來看,銷售渠道門店的數量基本上穩定保持在470家左右,主要是圍繞沿海大城市進行的布局。”他認為,相較于單店銷量、單店利潤和品牌形象的提升,擴大銷售渠道、增加店鋪并不是非常重要,“和數量相比,我們更注重現有門店質量的提升。”
訪談:
經濟觀察網:馬自達一直不斷致力于傳統發動機燃燒效率的提升,但是現在很多歐洲國家提出禁止燃油車,加上中國的雙積分政策,馬自達在新能源戰略方面有沒有什么具體的規劃?
渡部宣彥:馬自達之前就已經提出了一個“階梯式”發展戰略,首先第一步是徹底提升內燃機的效率,在第二階段通過電動化、插電混動技術,不斷加以進化和提升。正如您剛才所說,我們成功地研發出了非常卓越的“創馳藍天”技術,雖然汽車電動化時期的腳步愈加快速,再加上中國現在對新能源車有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們也會和我們的合作伙伴一起,為應對中國新能源政策做出準備。究竟何時在何種車上面搭載電動化技術,我們會在確定的時候向媒體通報。我們完全有能力充分地來應對,并符合中國的新能源車政策。
經濟觀察網:近兩年全球新能源、智能互聯化趨勢加速,馬自達堅持“階梯式”發展戰略會不會錯失這個龐大的市場?如何適應全球的這種變化?
渡部宣彥:今年我們有望達到30萬輛的銷量,即使達到30萬輛,從中國整個產銷能力2900萬輛的規模來看,我們只不過占1%。如果一下子把我們市場份額提升到中國市場的5%的話,在中國的銷量就要相當于馬自達在全球的銷量,所以這個并不現實。我們在突破30輛銷量之后,會穩步擴大我們的市場份額。首先是瞄準35萬輛,然后再朝著40輛邁進。我們不是一味的追求銷售數量,而是先致力于品牌的確立,致力于品牌形象的提升,然后逐步穩步地來提升我們的銷量。
確實,全球范圍變化速度非常之快,但是我們并沒有焦慮。不僅僅是在中國,包括在美國、歐洲市場,都有電動化新能源車的需求在不斷增長,我們也是基于“階梯式”發展戰略這樣一個總體的框架,來為即將到來的電動化新能源車做準備,我們會根據不同地域特色,有針對性地來滿足在新能源方面的要求。
經濟觀察網:提到新能源車的發展,我們在技術儲備上有沒有明確的時間表?還是現在完全沒有可以公布的計劃表?
渡部宣彥:在階梯式發展戰略當中,我們也對電動化和新能源車方面有技術的儲備,今后也會把這些技術應用于商品化。之前給大家介紹了和豐田的合作,其中有一項就是針對EV技術的共同研發,所以我們會在EV方面把馬自達所積累起來的技術,加上豐田的技術,應用于下一代的
電動車上。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