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能不斷提升,功能不斷完善的當下,制約使用體驗的仿佛已經不是性能和交互,而是似乎已經停滯不前很長一段時間電池技術。沒電的手機就算性能再強,也只能淪為一塊防身武器而已。要想獲得更長的續航,除了帶奶媽(使用移動電源)換彈夾(可更換電池設計)之外,似乎就只能是增加自己電池的續航了。所以某些國產手機廠商就推出了加大電池容量的手機,動輒上4000毫安時的電池容量還是可以讓人爽玩整天的。
而對于某些擁有黑科技的廠商來說,在手機上加入快速充電技術,以及在節能優化上狠下功夫,也是能夠有效延長手機的使用時間。前者代表為OPPO,后者代表則是踏入Android時代以來一直被詬病的索尼。如果說OPPO的做法是有高通的硬件支持的話,那么索尼在這方面的特長就真的是長久以來技術積淀之下的展現,表現出索尼仍然是當年那個技術的索尼,只是光環甚耀的情況下這種細思極恐的黑科技變成了理所當然而已。(所以你確定還要繼續黑索尼嗎?)
以智能手機行業發展的成熟程度,已經可以在根本的電池技術仍未有突破的情況下通過其他手法曲線救國,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而用戶也可以仰仗著這些技術和附屬產品,讓自己的日常使用過程更加省心。但這畢竟是對于現在主流的移動智能手持設備而言的止痛良藥,對于下一代智能生活中的主角,諸如可穿戴設備,卻沒有任何的用處。
鑒于可穿戴設備體積小、整合度高、使用時間長的特點,因此一方面,類似于智能手表這種本體屬性更強的智能產品,用戶對其續航能力的要求會相當高,畢竟沒有人想每天都為自己的手表充電;另一方面,受到體積限制,并沒有辦法做得類似于手機那樣能夠有塊大容量電池來支撐使用。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點,小容量電池如何能夠獲得長時間的續航。如果是采用低能耗硬件的話,那么勢必在功能上有所折扣;但如果要功能全面的話,那么在耗能上必然會有明顯的提升。然而消費者對于產品的要求永遠都是貪婪的,這就使得智能產品的兩個短板無論如何都會被放大,從而缺失了用戶的認可,進而限制了智能設備的推廣。
不僅是智能穿戴設備,其他類別的智能產品,例如無人機等,其實也受到了電池技術的制約,使得現在看起來仍然只像個玩具。因此,與其期待充電技術和性能優化上能夠帶來如何的改變,在智能產品將要普及的這個世代,我們倒不如把目光放到根本上的改變。雖然現今很多技術仍然是處于實驗室階段,要量產仍然是遙遙無期。只有電池技術真正得到突破,下一代智能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而不是現在那樣,靠著軟硬件層面上的優化進行小修小補,那根本不能稱得上完全的革新和邁向全新的智能生活。
(責任編輯:admin)
材料科學借力人工智能,打造億萬材料數據庫2016-05-13 17:30
|
中國研發首輛無人駕駛智能電動汽車2015-10-22 13:40
|
新能源在行動 智能電網或成技術著力點2015-08-12 11:14
|
淺議智能電網中的儲能技術的作用和應用2015-07-20 09:42
|
鋰電池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 儲能技術開啟電動汽車新時代2015-07-15 14:46
|
智能電動車 認真做可以讓世界更美好2015-06-18 09:58
|
德勤:2015年智能手機電池續航難有大突破2015-06-02 15:35
|
超威動力拓展產品線 動力電池家族又添新品2015-04-23 08:23
|
超酷貼片電池 無線產品的福音2014-11-27 09:38
|
智能電池能告訴它會在什么時候爆炸2014-10-16 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