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與發展改革委分兩批發出了共88個城市的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城市的名單。如今,距離這份名單的確定已接近3年,這88個城市分別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已經陸續出臺。盤點這些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從補貼形式、鼓勵重點、整體力度等方面,這些城市的新能源補貼的制度安排大同小異。
從補貼形式上,各地的大多數采用定額補貼,只是數額上有所差異。如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的部分城市,都是按照國家標準1:1配套補貼。但是在補貼數額上,北京要比山西高出一截,如北京純電動小客車2016年按續駛里程不同分別補貼2.5萬、4.5萬和5.5萬;2017年按續駛里程不同分別補貼2萬、3.6萬和4.4萬。燃料
電池小客車2016和2017年各補貼20萬元。汽車生產企業申請中央和本市財政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60%。而在《太原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中,市財政對各類純
電動車輛購置補貼標準為:純電動乘用車采取“固定標準”補貼,每輛補助2萬元;燃油車換購純
電動車的,再給予3000元獎勵。

從政策重點上,各地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有的鼓勵發展自乘車,如北京,鼓勵單位及個人購買使用電動汽車。按照計劃,到2017年北京全市將有10000個快速充電樁亮相公共停車場等場所。到2017年,投運電驅動公交車不低于4500輛。新增環衛車中電動環衛車比例要超過50%。用的鼓勵發展新能源租用車,如上海市《關于本市促進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到,到2016年底,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服務與經營初具規模,服務網點超過1000個,純電動汽車超過3000輛,充電樁超過5000個;到2020年底,基本形成覆蓋廣泛、互聯互通的充電設施網絡,中心城充電服務半徑小于1公里,基本滿足中心城4000萬人次/年以上的出行需求。全市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服務網點超過6000個,純電動車超過20000輛,充電樁超過30000個。有的重點發展新能源車生產,如《青島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17年,初步建成生產規模較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年產能5萬輛。到2020年,建成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新能源汽車年產能12萬輛。
從整體力度上,環境污染嚴重地區大于環境較好地區。如東部大氣污染嚴重的河北省就提出,將機關公務車、機要通信車、執法執勤巡邏車、環衛車、郵政車、校車、城鄉公交車(含農村客運車)、城市物流配送車、出租車9類新能源汽車納入公共服務領域范圍,在推廣期內省級財政按國家補貼標準1∶1比例對購車用戶予以補貼。對消費者購置的符合政策要求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免收車輛牌照費。其中石家莊市規定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補貼總額不超過購車價款的80%。山西的補貼比例更是高達車款的90%,而甘肅則規定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50%。。看來大氣質量高的確能給地方財政減輕很大壓力。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