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國家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7年第11批)》,本批次推薦目錄中,共有24家
電池企業為79款新能源客車提供配套。而寧德時代繼續領銜榜首,為近40款車型配套動力
電池,幾乎已成一家獨大。
而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寧德時代也正逐漸成為資本市場上的“新星”。11月10日,證監會發布了寧德時代創業板IPO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按照其每股60元的價位計算,寧德時代估值將達到1300億元,緊逼大多數整車企業的市值,直追“創業板市值第一”。
興業證券分析師告訴牛車網:“寧德時代是一家競爭力很強的企業,60元每股的價位并不高,以寧德時代的規模,它報主板、創業板都可以,只是后者估值會更高一些,新型的行業也都喜歡報創業板。”
然而與其輝煌的業績相比,寧德時代在宣傳上卻十分低調,公開資料顯示,寧德時代成立于2011年12月,那么這家僅僅成立6年的公司究竟有著什么樣的背景?
起底寧德時代:從ATL中剝離壯大
公開資料顯示,寧德時代是目前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系統提供商,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5年和2016年,公司動力電池系統銷量分別為2.19GWh和6.80GWh,連續兩年在全球動力電池企業中排名前三位,僅次于松下電器和比亞迪。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是1968年的中國香港籍人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曾任新能源科技(ATL)總裁兼CEO、董事,TDK株式會社副總裁等職務。
而這家ATL公司,則是曾毓群與同伴在1999年創立的制造聚合物鋰電池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電池供應商,ATL成立以后,曾毓群購買了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聚合物鋰電池的專利授權,逐漸讓ATL的技術獲得了諸多大手機品牌的青睞,其中也包括曾處輿論巔峰的三星Note 7。
2011年,曾毓群開始二次創業,將ATL的汽車動力部門剝離出來,在福建寧德成立CATL,即寧德時代新能源,業務涵蓋材料、電芯設計、電池組、電池包、儲能系統等領域。今年前三個季度,寧德時代的全球出貨量已超越了比亞迪。
為此,更多人認為寧德時代已嚴重威脅到了比亞迪儲能一哥的位置。但事實上,急切IPO的寧德時代自身也面臨多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資金短板。
據招股說明書中數據顯示,寧德時代截至2017年6月底,資產總額達408.84億元,負債總額177.29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合計226.34億元。然而今年1-6月,寧德時代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10.65%,對于此次上市,寧德時代明確表示“依靠自身經營積累的資金和銀行貸款難以滿足當前快速發展的需要,公司面臨著現有資金緊張的問題,亟需拓寬融資渠道。”
其次,則是補貼退坡。
事實上,寧德時代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國不斷變化的新能源政策。中國政府對電池制造業強大的扶持力度,促進了續航里程更遠的高端
電動車以及更高能量密度電池的生產;此外,三星和松下等外國電池制造商一直難以進入補貼名單,一定程度上已被排擠出了中國主流市場。
然而一旦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及原料波動都對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利潤產生直接影響。一旦未來市場競爭加劇或國家政策調整等因素使得公司產品售價及原材料采購價格發生不利變化,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風險。寧德時代也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成本不具優勢,會影響上游鋰離子電池行業的發展。”
再有,則是鋰電池自身困局
一直以來,鋰電池目前仍面臨很多待解難題,除了電池自身安全性、環保性等質疑,汽車數據工場聯合創始人張曉亮認為,鋰電池還要面對其他問題:一方面,電池技術距離讓EV全面取代普通家用車仍有200%的差距(能量密度大于800Wh/kg,成本低于0.3元/Wh,今天的數字是300Wh/kg以及1元/Wh),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極限是無法支撐這一目標值。另一方面,全球已探明的鋰礦石在支撐EV這件事上并不樂觀,甚至比石油會更早耗盡。
因此,以氫能源為代表的燃料電池、混合動力、太陽能動力等能源也在同步發展,更多人認為氫燃料電池才是未來的終極能源。
一方面是補貼退坡下的成本激增,一方面是電池自身困局下的變革。可以說,在通過IPO解決資金短板后,寧德時代面臨的大環境挑戰也將真正拉開序幕。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