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動力
電池裝車量達52.5GWh,同比大漲200.3%。國內動力
電池企業裝車量前十的企業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LG化學、中航鋰電、國軒高科、億緯鋰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塔菲爾新能源、捷威動力。其中,排名前三的企業,根據市場份額稱為第一梯隊,排名4-10位的企業為第二梯隊。第二梯隊動力電池企業市場份額占比為19.3%,與去年相比增長明顯。
第二梯隊電池企業崛起
從去年底開始,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開展“擴張潮”,第一梯隊的寧德時代積極擴張產能,布局延伸至上游原材料。到了今年3月份開始,國內第二梯隊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以億緯鋰能、國軒高科、中航鋰電的市場動作最多,除了積極擴展產能,建設新的生產基地外,還積極與主機廠綁定,簽下大訂單。中航鋰電與廣汽合作、國軒與大眾合作、億緯與寶馬合作、戴姆勒則找了孚能科技。這些主機廠與電池企業不僅達成合作協議,甚至還入股投資,達成深度綁定關系。
雖然國內外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擴容趨勢,但多家二線電池企業相繼拿下主流車企后,對國內第一梯隊的電池企業也有一定的影響。隨著,產能逐步提升,第二梯隊開始與頭部企業競爭主流車企,甚至搶走部分客戶,從市場份額看出,國內第二梯隊電池企業正在快速崛起!
按目前市場發展,不少主流車廠都會選擇“二供”和“三供”,保障其充足的供貨量。這就提供給二梯電池企業一個好機會和突破口。在建立了合作關系后,將有更為未來合作的可能性以及爭取成為“一供”合作關系。
除了大力擴建產能,技術研發投入比例高
行業競爭除了產能,更多的是依靠企業的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畢竟能搶占技術高點再切入市場,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建基于國內優良的產業鏈,國內第二梯隊電池企業的整體研發能力出眾,與第一梯隊無論在研發能力和投入方面都不會有太大差距。像蜂巢能源,已經率先發布無鈷電池,并在近期裝車推出市場。國軒高科每年的研發投入逐年增加,2015年至2020年,研發支出由1.4億元增加至6.96億元,研發人員占總員工數的17.3%。可見第二梯隊在今年發展重心除了產能外,技術研發方面亦沒有怠慢。
發展中遇到的阻力
市場升溫,加上良好的發展勢頭,第二梯隊的崛起看似順利,但亦存在不小阻力。新能源汽車銷量上升,帶動了整個產業鏈,上游原材料供應持續緊張,價格一直上漲。由于二梯企業對上游原材料企業的綁定和價格控制力不如頭部,成本壓力較大,只能通過大批量訂單或合資等形式綁定原材料供應商,緩解成本壓力。
前段時間,寧德與中航之間的專利糾紛引起了不小回響,對于技術專利侵權的問題也引起了業界的討論和關注。隨著日后企業規模的壯大,同類事件出現的幾率也會增加。除外,提升產能的同時亦要控制好成本,頭部電池企業在市場上除了產能、質量優勢外,議價能力也是占優。二梯企業在議價能力的問題需自身做好成本控制,避免原材料上漲的成本壓力反應在產品上。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市場競爭將會逐步提升,國家政策補貼力度逐漸減少,意味著市場經濟將會成為行業發展的主導。企業們都需要拿出真正的實力進入市場搶占份額。未來行業發展是否強者恒強,國內第二梯隊又有誰能在明年脫穎而出?我們拭目以待,持續關注鋰電行業的發展動態。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