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晚,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推進公司產能布局、滿足客戶需求、推動業務發展、鞏固市場地位,公司控股子公司時代上汽動力
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上汽”)擬在江蘇省溧陽市中關村高新區投資建設時代上汽動力
電池生產線擴建項目,項目總投資不超過人民幣105億元。
公告顯示,時代上汽動力電池生產線擴建項目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自開工建設起不超過15個月,項目二期計劃在一期建設后一年內啟動。
據了解,時代上汽注冊資本20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燃料電池、動力電池、超大容量儲能電池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及售后服務;對新能源行業的投資。上汽集團旗下上海汽車集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時代上汽49%股權。
寧德時代表示,本次投資將進一步完善公司產能布局,滿足公司未來業務發展和市場拓展的需要,從長遠來看對公司業務布局和經營業績具有積極影響。
溧陽成為戰略布局“橋頭堡”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此前表示,要把溧陽建設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制造基地。
早在2016年,寧德時代就在溧陽市江蘇中關村高新區投資建設了寧德時代鋰離子電池長三角基地項目,設計產能50GWH。2017年,與上汽集團強強聯手在溧陽合資建設生產基地,設計產能36GWH。截至去年年底,已完成廠房、辦公樓及研究院100萬平方米建筑的建設,24條電芯線、15條模組線、8條PARK線陸續建成投產,2020年完成銷售近130億元,兩個基地規劃的剩余12條電芯生產線也將在今年陸續投產。
1月28日上午,總投資不超過人民幣120億元的江蘇時代動力及儲能鋰電池研發與生產項目(四期)開工,該項目是溧陽在“十三五”期間引進的第七個百億項目,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第一個開工的百億項目。
該項目將新建12條全球先進鋰離子大電芯生產線及相應模組、電池包生產線,建成后預計新增產能40GWh,新增年銷售250億元。
截至該項目簽約,寧德時代在溧陽累計總投資超過300億元,溧陽鋰離子電池產能也可望突破126GWh,溧陽不僅成為了寧德時代全球戰略布局中的“橋頭堡”,更成為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儲能產業生產科創基地。
持續擴張電池產能
電池聯盟注意到,寧德時代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外擴張的腳步。除了本次以外,去年12月以來,寧德時代對于動力電池的投資已達680億元。
去年12月29日晚,寧德時代連發3條公告,公告稱,公司擬投資擴建動力電池宜賓制造基地等項目,總投資不超過390億元。
其中,動力電池宜賓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項目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自開工建設起不超過26個月,項目二期計劃在一期建設后兩年內啟動。
江蘇時代動力及儲能鋰電池研發與生產項目(四期)總投資不超過人民幣120億元,項目自開工建設起不超過24個月。
鋰離子電池福鼎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不超過人民幣170億元。項目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自開工建設起不超過26個月,項目二期計劃在一期建設后兩年內啟動。
2月2日晚,寧德時代公告披露,公司擬在廣東肇慶、四川宜賓及寧德霞浦三地新建/擴建項目,總投資不超過290億元。
具體來看,寧德時代動力及儲能電池肇慶一期項目總投資不超過人民幣120億元,項目建設周期不超過24個月;動力電池宜賓制造基地五、六期項目總投資約120億元,分兩期建設,每期開工建設周期均不超過26個月;時代一汽動力電池生產線擴建項目總投資不超過人民幣50億元。項目計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建設周期不超過12個月,二期計劃在一期建設后一年內啟動。
寧德時代如此大手筆擴產,或是為了迎接TWh時代的到來。因為曾毓群曾說,到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將邁入TWh時代,高效、高質的交付是企業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上下游必須全力以赴共同迎接挑戰,要提產能,強質量,降成本。而產能進入TWh時代,首先就要積極擴產。
華創證券指出,未來幾年鋰電設備會大幅受益本輪動力電池擴產潮。隨著動力電池技術進步和成本不斷下降,新能源汽車將不斷強化性能和使用成本上的優勢。
與先導智能簽訂補充協議
今天中午,寧德時代電芯設備的核心供應商先導智能發布公告稱,公司2月25日與寧德時代簽訂補充協議。
根據協議,未來三年內,在先導智能產品質量、服務、技術、價格等條件有競爭力的前提下,寧德時代按不低于電芯生產核心設備(包括涂布、卷繞、化成等)新投資額50%的額度給予先導智能優先權,即在前述額度內優先采購先導智能產品。寧德時代提前共享新建產能的信息,先導智能應據此提前進行供應鏈的準備,以確保設備交付能力。
同時,寧德時代2021年起開始試點由先導智能提供先導智能自產鋰電設備的日常運維服務。未來三年內,在先導智能產品、服務具有優勢的情況下,寧德時代亦將逐步加大向先導智能采購智能物流設備(包括材料庫、立體庫、物流線、AGV)。
另一方面,先導智能將依托寧德時代的海外基地,布局海外生產,加大海外研發、銷售、售后支持團隊的建設,通過協同互補降低海外建廠成本和布局風險。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