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化進程的加快與節能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新能源市場在各國政策的支持,及大環境影響之下,市場越走越高。發展新能源產業,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我國宣布在2035年停售燃油車,2050年全面停止使用燃油車。
此外,德國、英國、法國、挪威等國也分別宣布了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時間。伴隨著歐洲各國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以及新能源積分政策對車企的壓力,歐洲本土車企也開始迅速崛起。但從目前來看,歐洲并沒有形成真正的競爭力,這主要因為歐洲新能源車型選擇較少。
6月8日,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5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70199臺,同比下降25.8%,環比4月增長19.5%。其中,純電動銷量5.6萬輛,同比下降27%;插電混動銷量1.4萬輛,同比下降31%。
5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量排名前十的車企分別為特斯拉、比亞迪、一汽大眾、上汽大眾、江淮、廣汽、華晨寶馬、上汽通用五菱、長安、奇瑞新能源,產量合計占新能源乘用車產量的70.6%。
從搭載的動力
電池技術路線來看,5月三元
電池裝機量約為2.68GWh,環比增長1.6%,占比76.3%;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約為0.82GWh,環比下降14.3%,占比23.3%。
從車企的整體銷量來看,5月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并不樂觀,自主品牌缺乏真正能拿得出手的爆款車型。
據比亞迪發布的銷量快報,比亞迪新能源汽車5月銷量為11325輛,去年同期為21899輛,同比下滑48.29%,環比下滑1.28%。作為國內新能源車企龍頭,比亞迪表現并不理想。
1-5月,比亞迪累計銷量新能源汽車46512輛,同比下滑60.94%。其中,純電動乘用車1-5月累計銷量36354輛,同比下滑52.73%;插電式混合動力1-5月累計銷售8031輛,同比下滑78.86%。
不過,在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強勢狙擊下,越來越多的動力電池技術開始走上舞臺,從寧德時代的CTP,到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動力電池市場正由一家獨大到一超多強的局面,產業整合正在向更深的層次進行,市場正在向龍頭聚集。
隨著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的提升,以及補貼政策對新能源乘用車在續航以及售價等方面的限定,主機廠為進一步降成本,車型動力逐漸切換為了磷酸鐵鋰電池。例如: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漢、北汽EU5、上汽榮威等熱銷車型都增加了磷酸鐵鋰版本。
從新能源汽車走勢來看,純電動汽車走勢相對偏弱,安全問題依舊是造車新勢力的“軟肋”,例如理想受起火因素的影響,銷量有所下降。
不過,從市場發展來看,新勢力車企逐步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重要參與者,具有代表性的有蔚來、威馬、小鵬、合眾等車企。
從車輛類型來看,新能源乘用車搭載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約2.79GWh,環比增長3.3%,占比79.6%,;新能源專用車搭載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約0.24GWh,環比下降24.7%,占比7.0%;新能源客車搭載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約0.47GWh,環比下降17.9%,占比13.4%。
值得注意的是,5月國產特斯拉Model 3銷量達到11095輛,環比增長205%,占整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15.8%,位列第一。
特斯拉由于長續航版提前交付以及標準續航版的降價,銷量迅速反彈在意料之中。國產特斯拉Model3自今年年初交付以來,連著三個月都是銷量榜冠軍,5月價格下調至30萬以下后,市場份額繼續擴大,隨著國產化率的進一步提升,其成本有望進一步下探。
誠然,產品成本下降會帶動售價進一步下探,實現以價格交換市場的目的,加速對同價位競品的替代,以及市占率進一步攀升。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產特斯拉Model3的進一步降價,或會加速對BBA等豪華中型車的替代。如果Model3價格進一步降至20-25萬元的價格區間,市場空間或將再增加70-90萬輛,有望達到150萬輛。
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版于五月底開始交付,大規模交付或將在6月開始,屆時或將迎來銷量高峰。據特斯拉中國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此前透露,預計今年6月,特斯拉可實現周生產4000輛的目標。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