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月 11 日的新能源原材料市場,上演了一場現貨與期貨的 “冰火對決”。上海鋼聯的數據顯示,當天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報 68333.33 元 / 噸,較前一日下跌 3.57%,工業級碳酸鋰微降 0.22% 至 69100 元 / 噸,延續著近一個月的下行慣性;但另一邊,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2511)卻因一則突發消息直線拉漲,以漲停價 81000 元 / 噸收盤,創下近三周最大單日漲幅。幾乎同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同步上漲 1.08% 至 9774.50 美元 / 噸,這組看似割裂的價格信號,實則勾勒出新能源產業鏈當下復雜的供需博弈。
現貨市場的低迷,根源仍在于供需天平的持續傾斜。進入 8 月,國內鋰礦供給端的釋放節奏并未放緩:宜春地區鋰云母礦在環保整改結束后,周度供應量已恢復至 1.2 萬噸(折碳酸鋰當量),較 7 月中旬增長 15%;青海鹽湖提鋰企業趁著豐水期全力生產,單月產量突破 8000 噸,低成本的鹽湖鋰持續沖擊市場。而需求端雖處傳統旺季,卻呈現 “旺季不旺” 的特征 —— 動力電池企業排產環比僅增長 3%,遠低于往年同期 5%-8% 的增幅;儲能電芯廠因海外訂單延遲,采購量較 7 月下降 8%,部分企業甚至暫停了新增訂單。供需失衡下,國內碳酸鋰社會庫存已攀升至 14.8 萬噸,相當于一個月的消費量,貿易商為回籠資金不得不降價去庫存,這直接壓制了現貨價格。
深圳某鋰鹽貿易商的報價記錄顯示,8 月 11 日上午,電池級碳酸鋰散單成交已出現 67000 元 / 噸的低價,較上周的 70000 元 / 噸再降 4.3%。“現在是買方市場,下游企業都是小單補庫,誰報價低就給誰做。” 該貿易商坦言,當前行業的普遍心態是 “快進快出”,生怕庫存砸在手里。這種情緒傳導下,現貨價格的下跌具有一定必然性。
期貨市場的漲停,則完全由突發供應預期主導。當天早間,市場傳出寧德時代位于江西的枧下窩鋰礦因設備檢修臨時停產的消息,雖未披露具體停產時長和影響產能,但作為國內重要的鋰云母礦山之一,其動向足以牽動市場神經。數據顯示,枧下窩鋰礦年產能約 2 萬噸碳酸鋰當量,占國內鋰云母總產能的 8% 左右,若停產時間超過兩周,可能導致短期供給缺口擴大。更關鍵的是,這一消息點燃了市場對 “供給收縮” 的想象 —— 近期江西、四川等地陸續傳出礦權整頓的風聲,部分中小型礦山因手續不全被迫減產,疊加海外鋰輝石礦進口量環比下降 5%,期貨市場的投機資金迅速抓住這一信號,推動合約價格快速突破前期阻力位。
值得注意的是,期貨與現貨的價差在當天擴大至 12666.67 元 / 噸,創兩個月新高,這種極端背離反映出市場情緒的分裂:現貨端盯著當下的高庫存和弱需求,期貨端則押注未來的供應收縮。“期貨是預期的游戲,哪怕只是短期擾動,也可能被杠桿資金放大。” 某期貨公司新能源分析師解釋,當前碳酸鋰期貨的持倉量較上周增長 20%,多空博弈激烈,而寧德時代礦場停產恰好成為多頭打破平衡的 “催化劑”。
LME 銅價的同步上漲,則從另一個維度揭示了產業鏈的積極信號。銅作為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的核心原材料(一輛電動車用銅量約 83 公斤,是傳統燃油車的 4 倍),其價格變化往往反映下游終端的真實需求。8 月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從 1.8 降至 1.5,終端銷量環比回升 7%,車企為應對 “金九銀十” 旺季開始補庫,帶動銅材采購量增長;海外市場同樣傳來暖意,歐洲新能源汽車注冊量 8 月首周同比增長 12%,美國儲能項目招標量環比增加 15%,這些需求端的改善直接推升了銅價。
更微妙的是,銅價與碳酸鋰期貨的聯動,暗示市場對產業鏈 “需求回暖” 的預期正在擴散。部分機構認為,隨著車企補庫周期啟動,動力電池產量有望在 9 月環比增長 10% 以上,進而帶動碳酸鋰需求從 “弱現實” 轉向 “強預期”。這種預期雖然尚未反映在碳酸鋰現貨價格上,但已通過期貨市場提前定價,而銅價的上漲則為這一預期提供了 “佐證”。
不過,這種預期能否落地仍存變數。當前碳酸鋰的核心矛盾并非短期供應擾動,而是高庫存下的需求復蘇節奏。14.8 萬噸的社會庫存意味著,即使短期減少 1 萬噸供應,也難以改變市場寬松格局。更關鍵的是,鋰價已逼近部分高成本產能的現金成本線 —— 宜春鋰云母礦的平均現金成本約 6.5 萬元 / 噸,當前現貨價格已觸及盈虧平衡點,若價格繼續下跌,可能引發實質性減產,這反而構成現貨市場的隱性支撐。
產業鏈各環節的應對也在悄然變化。上游鋰礦企業開始調整生產節奏,某頭部企業將 9 月排產計劃下調 10%,以應對價格低迷;中游正極材料廠則趁機 “低吸”,8 月碳酸鋰采購量環比增長 5%,為四季度生產備貨;下游電池企業則延續 “以銷定產” 策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的庫存周轉天數穩定在 45 天左右,既不過度補庫,也不盲目去庫。這種 “上游收縮、中游補庫、下游觀望” 的格局,可能讓碳酸鋰價格在底部區間震蕩更久。
從更長遠看,8 月 11 日的價格異動,本質上是新能源產業鏈從 “量增價跌” 向 “供需再平衡” 過渡中的正常波動。隨著碳酸鋰價格逼近成本線,供應端的收縮力度可能加大;而需求端,隨著車企新車型上市、儲能政策落地,真實需求有望在四季度釋放。當現貨的 “弱現實” 與期貨的 “強預期” 逐漸收斂,碳酸鋰價格或將找到新的平衡點。
對于行業參與者而言,這種分化行情既是挑戰也是機會:貿易商需要在現貨與期貨間做好套保,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生產企業則可利用當前低價儲備原材料,為旺季生產蓄力;投資者則需穿透短期情緒,聚焦庫存去化速度、需求復蘇強度等核心指標。畢竟,在新能源產業的長周期中,單日的漲跌只是浪花,而供需基本面的演變才是決定航向的洋流。
(責任編輯:子蕊)
杉杉股份新一代掌舵人回應“出海”:要同時保證競爭力和價格優勢2023-11-30 10:52
|
孚能王瑀:碳酸鋰10萬元以下也不是沒有可能2023-04-03 08:58
|
松下CEO:電池原材料價格飆升造成“巨大”沖擊,產品將部分漲價2022-04-17 11:57
|
深度訪談:9位企業大咖解讀鉛鋅價格、供應、環保、替代等問題2018-05-25 15:11
|
王雷:鋰電池價格下降將推動家用儲能成為家庭電力消費的日常形式2018-05-23 09:12
|
|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