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21 日,歐盟委員會在第四批 “簡化綜合方案” 中正式提出,將《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EU)2023/1542 中的供應鏈盡職調查義務生效日期從 2025 年 8 月 18 日推遲至 2027 年 8 月 18 日。這一調整通過文件編號為 COM (2025) 217 final 的提案明確,同時配套調整了盡職調查指南發布時間 —— 從原計劃的 2025 年 2 月 18 日延后至 2026 年 7 月 26 日,以與《企業可持續性盡職調查指令》(CSDD)實現同步。
立法程序方面,歐洲議會環境、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委員會(ENVI)已于 2025 年 6 月啟動專項聽證會,重點討論認證機構資質、供應鏈追溯技術標準等實施細節;歐盟理事會內部市場和消費者保護工作組(IMCO)同步開展影響評估,預計 2025 年第四季度形成最終修訂文本。這一調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歐盟《競爭力指南針》行動計劃的組成部分,旨在通過簡化監管框架提升企業競爭力。
1. 認證體系建設滯后
歐盟要求企業的盡職調查政策必須經過指定認證機構(Notified Bodies)審核,但截至 2025 年 5 月,僅有半數成員國完成認證機構指定工作,且歐洲認證合作組織(EA)尚未制定統一認證標準,目前只能依賴行業自發方案。技術驗證方面,電池供應鏈涉及鋰、鈷、鎳等礦產的跨國溯源,需建立區塊鏈、AI 識別等數字化追蹤系統,但全球僅有 32% 的電池企業完成全鏈條數字化改造。德國萊茵 TÜV 等機構雖已推出 “預合規評估服務”,但 2025 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委托的此類評估項目數量同比增長 210%,顯示市場需求與供給存在顯著缺口。
2. 法規協調需求迫切
原法規第 94(4)條要求與 CSDD 指令協同評估,但該指令在 2025 年 2 月提出修訂提案,二者實施時間存在沖突。例如,CSDDD 的生效時間已被推遲至 2027 年 7 月 26 日,首次適用日期延后至 2028 年 7 月 26 日。此外,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與電池法的碳足跡核算標準尚未統一,電動汽車電池的碳足跡閾值(當前為 60kg CO₂/kWh)與 CBAM 的鋼鐵、鋁行業標準存在差異。
3. 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震蕩
受俄烏沖突、非洲礦產國政策變動影響,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鋰、鈷價格波動幅度達 45%,導致電池企業供應鏈調整周期延長。中國駐歐盟商會調研顯示,78% 的中資電池企業需重新規劃歐洲礦產采購路徑。與此同時,歐盟本土電池產能建設滯后,2025 年計劃投產的 15 座超級工廠中,僅 4 座完成設備安裝,需依賴中國企業技術輸出。
1. 緩沖期的黃金窗口
2. 長期合規壓力未減
1. 供應鏈重構路徑
礦產資源本地化: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已在愛爾蘭、葡萄牙布局鋰礦項目,通過合資模式降低地緣政治風險;格林美與歐洲回收企業合作,構建 “開采 - 加工 - 回收” 閉環體系。
綠色電力采購:寧德時代德國工廠通過簽署綠色電力購電協議(PPA),將電力碳足跡降低至 30kg CO₂/kWh 以下,優于歐盟當前 60kg 的閾值。
2. 認證與數據管理
電池護照實踐:全球電池聯盟(GBA)2024 年試點項目中,寧德時代、比亞迪等 6 家中企參與,其電池護照記錄了從礦產開采到回收的全鏈條數據。例如,寧德時代神行電池的碳足跡計算值為 49kg CO₂/kWh,達到歐盟 A 級標準。
第三方評估常態化:TÜV 南德、瑞士 SGS 等機構推出 “預合規評估服務”,幫助企業提前模擬供應鏈審核。2025 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委托的此類評估項目數量同比增長 210%。
3. 政策跟蹤與行業協作
官方動態追蹤:企業需定期查閱歐盟委員會 “電池法規實施進展” 專欄
(https://ec.europa.eu/energy/topics/energy-techology/batteries)
,關注 2025 年第四季度立法修訂結果。
行業聯盟參與:加入中汽協 “歐盟電池法規應對工作組” 可獲取最新動態,例如 2025 年 6 月發布的《歐盟電池法規應對白皮書》已詳細分析中企合規路徑。
歐盟推遲電池法盡職調查義務,本質上是在綠色轉型與市場穩定性之間尋求平衡。對中國企業而言,這兩年緩沖期既是技術升級的 “窗口期”,也是供應鏈重構的 “攻堅期”。短期來看,中企可通過本土化布局、綠電采購、電池護照接入鞏固市場份額;長期則需直面歐盟碳足跡、回收材料等核心標準,通過技術創新與 ESG 體系建設提升全球競爭力。正如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米夏埃爾・舒曼所言:“中國在電池制造領域的系統性優勢,正通過本土化運營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但合規競爭的本質從未改變。”
(注:文中數據截至 2025 年 8 月 6 日,部分政策細節可能隨立法進程調整,建議以歐盟官方最終公告為準。)
(責任編輯:子蕊)
巴特瑞科技:動力電池回收必須撕掉“收破爛”的標簽!2025GPRC參會企業介紹2025-08-06 10:18
|
10 天線下強化實訓,直接就業!電池測試工崗位專班火熱招生中2025-08-05 09:02
|
本周熱點:寧德時代固態電池量產敲定 鈉電氫能雙突破引領行業變革2025-08-04 15:14
|
當動力電池退役后:寧德時代的 “城市礦山” 計劃如何改寫回收格局?2025-07-17 09:08
|
本周新能源電池資訊一覽2025-07-15 08:12
|
深度解析:鈉離子電池商業化破局的三重邏輯與雙線突圍路徑深度解析:鈉離子電池商業化破局的三重邏輯與雙線2025-07-07 08:41
|
新能源電池與汽車技術公益培訓即將開課啦!僅限50個免費名額,手慢無!2025-07-02 18:34
|
固態電池 2027 量產元年:中企半固態技術領跑,日韓全固態沖刺下的全球格局重構2025-07-02 08:52
|
歐盟 “電池護照” 7 月試行,格林美歐洲基地通過碳足跡認證,正極材料碳排放降 42%。2025-06-27 08:40
|
關于舉辦 2025 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峰會暨第十三屆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會議通知2025-06-20 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