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解質
固態電池是下一波浪潮的關鍵
此外,在最終“上車”之前,還要考慮電芯成組、電池包的問題。固態電池的電池包結構可能會更加簡單一些。因為固態電池的特性本身就是體積小、安全性高。與現有的三元鋰電池相比,電池包的制造成本將會更低。目前,在電動車中電芯所占的成本比重約為30%,那么到了固態電池時代這個比重可能會更高。因此誰掌握了固態電池技術那么就真的會在電動車市場有更大的話語權,所以我們也就能理解像大眾這樣的公司會斥巨資提前布局在固態電池上。
那么到底誰會率先進入固態電池的量產呢?最近豐田和松下成立了電池合資公司。從松下的立場來看,他們雖仍舊與特斯拉在Nevada保持著穩定的關系,但其實本質上并沒有進一步擴大業務范圍。松下轉去與豐田合作,這在之前也提到過,或許是現有的電池技術很難再進一步降低成本,讓松下確保營業利潤。最近LG化學也曾公開表示,和特斯拉的交易并沒能達到理想的利潤。因此,我們保守預測一下,松下與豐田是否會聯手率先將固態電池推向量產呢?
目前超小型的固態電池已經開始進入商用了。村田推出了采用氧化物陶瓷電解質的1cm大小的固態電池。但目前只能用在特殊領域,首先可能進入手機市場。因此三星電子正在開發的全固態電池就非常有意義,因為三星可能首先推出搭載了固態電池的手機。
另外還有中國也是一個很有希望的市場,清陶等企業都在開發固態電池。此外,這次大眾投資QuantumScape可能會成為整個固態電池技術發展的催化劑。
目前動力電池市場的方向是NCM712、NCM811、NCMA,也是特斯拉、寧德、LG化學等在主導的市場。因此,像三星SDI和大眾等沒有在這次競爭中卡位成功的公司,很可能打算彎道超車直接在固態電池上發力。在未來的2-3年間,如果特斯拉們通過持續不斷地降低成本來確保利潤時,其他沒趕上這波的企業們再把握不住下一波的固態電池,很可能就徹底失去在電動車市場上的競爭力了。因此,固態電池技術真是變得越來越重要。
目前在動力電池領域,其實利用現有的技術已經完全可以確保足夠的續航了。現階段各家主要是為了確保營業利潤,正在展開激烈的成本競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寧德和比亞迪開始在LFP上尋求突破,LG化學也率先采用了NCM712,他們也是在產能擴張上最積極的公司,因為只有同一款技術可能至少要經過2-3年才能把成本降到足夠低,確保利潤空間。相反,三星SDI、大眾、松下、豐田等公司態度可能略為不同,他們或許認為目前繼續在現有技術上增加投資,會很難確保足夠的利潤,認為存在著一定風險。所以說,他們采取了想要通過固態電池技術,重新奪回主導權的戰略。
瘋狂的固態電池,焦慮的寧德時代2024-05-16 11:11
|
“氫能第一股”虧損背后:氫企為何盈利難?2024-04-28 08:16
|
為何動力電池回收找不到自己的“寧德時代”?2024-04-24 11:13
|
動力電池:“帶頭大哥”瘋狂吸金,“二線小弟”求共生共死2024-03-22 16:36
|
從美企到韓企,它們為何被中國動力電池“圈粉”?2024-01-30 08:33
|
產能嚴重過剩,頭部儲能電池企業為何還要擴產?2023-12-28 11:15
|
寧德時代不香嗎,為何越來越多車企都熱衷自研電池?2023-12-22 08:37
|
碳酸鋰專題:供需過剩已成定局,瘋狂鋰價終將沉寂2023-12-11 10:11
|
皖企鋰電池為何“德國造”?2023-10-09 08:57
|
動力電池產業內卷已瘋狂!2023-09-19 1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