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2“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將結合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專長帶來四份提案,分別是:《關于參照抽水蓄能建立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機制的提案》、《關于加快我國電池碳足跡研究并建立中歐互認機制的提案》、《關于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國內鋰資源保供穩價的提案》和《關于優化大容量鋰電池道路運輸管理體系助力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的提案》。
在《關于加快我國電池碳足跡研究并建立中歐互認機制的提案》中,曾毓群建議,應加快國內電池碳足跡方法論研究,同時與歐盟積極溝通,建立合作交流機制,推動中歐電池產品碳足跡方法論的協調與互認。
他還建議有關部門按年度、分區域更新發布國內電力碳排放因子,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國內電池產業鏈各環節碳排放因子數據庫,及時更新并向國際通報。
在《關于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國內鋰資源保供穩價的提案》中,曾毓群提出,當前鋰資源供需形勢嚴峻,行業發展面臨挑戰。應加快國內鋰資源勘探開發,保障供應鏈安全,同時應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攻關,提升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水平。
針對新型儲能,曾毓群提議,應破除制約市場競爭的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參照抽水蓄能,建立適用新型儲能特點的容量電價政策,形成穩定合理的收益空間,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發展環境,促進各類儲能的健康發展。
對于如何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鋰電池運輸體系,曾毓群認為,可以采取嚴格運輸準入并加強執法監管、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機制,以及推進運輸分類分場景管控三項措施。這些措施中,包括針對信用良好、安全合規的鋰電池企業建立綠色通道,給予取消夜間高速禁行管理限制等激勵。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建議,提高動力電池安全監測標準,如將針刺實驗等嚴格的安全測試方法納入國家強制性標準,并根據技術進步情況及時修改相關標準。
董明珠還建議,規范鋰電池回收利用市場,避免劣質廢舊鋰電池大規模流入市場。明確執法主體,健全綜合執法機制,保障動力電池從出廠、使用到回收的全過程安全。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建議,加快明確換電站建設等相關規定;優化換電項目高壓新裝(增容)審批流程。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建立換電車型專屬的公告認證體系。同時,加速推動換電模式標準化、通用化。
李書福還建議,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將甲醇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體系和管理范疇。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將在本次大會上提出十三項議案建議,他建議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制定政策,將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納入國家戰略儲備資源管理,設置專項基金,支持和鼓勵國內企業收購國外電池材料資源,以確保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安全。
他還建議,工信部等部委重點研究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減少碳排放的效果,將它作為鼓勵傳統車廠轉型新能源汽車生產的抓手,從而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今年兩會建議議案選題主要聚焦新能源領域,涉及氫能、儲能、電動自行車等。
氫能方面,張天任建議,出臺更強有力的扶持措施,鼓勵氫燃料電池在更多類型的交通工具上開展示范應用。加大財政補貼,大力鼓勵氫燃料電池在中重卡上推廣應用;政府采購專用車輛(如市政環衛車、物流車、冷藏車等),可優先或按一定比例購買氫燃料電池車型等。
儲能方面,張天任建議加快推進新型儲能系統安全規范,加強儲能系統設計安全研發,集中攻克電化學儲能電池、設備和系統相關的標準體系,建立儲能設備制造、建設安裝、運行監測等環節的技術標準規范。
張天任還提出,目前國內四輪低速電動汽車產銷量保持著年均超過30%的增速,2030年有可能突破3000萬輛,整個產業鏈共涉及上千家企業,整體市場規模達到萬億元級別。

全國人大代表王鳳英建議,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規劃,推動動力電池熱失控防護技術的應用,助推其成為新能源汽車出廠的必備配置,并逐步對存量新能源汽車標配動力電池熱失控防護技術。
面對汽車產業芯片供應嚴重短缺問題,王鳳英建議短期優先解決“缺芯”問題,中期完善產業布局,并構建產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長期機制,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提出,加強產業鏈布局與低碳技術研發創新,對鋰、鈷等上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掌控,保證產業鏈安全;推動各方形成合力,通過技術孵化、項目示范等方式,加快清潔能源、綠色制造等技術落地,推進原材料循環利用。
陳虹還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車使用端的支持力度,包括持續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提供充電電費優惠等,進一步形成鼓勵低碳產品消費的氛圍。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蔣衛平在《關于加快四川鋰礦資源綠色開發的建議》議案中提出了三條建議:第一,建立健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障性制度;第二,加強礦區基礎設施建設;第三,建立利益分享機制。
蔣衛平還建議,要加快川內鋰礦資源開發利用,借鑒海內外優秀礦山的成功開發運營經驗,推動礦山的綠色開發,并且力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及人員就業,實現四川資源優勢轉變為產能優勢。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住瓊全國政協委員、海口海關關長施宗偉將聚焦“針對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和“產教融合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兩項內容提交提案,目前相關內容還在進行完善,希望通過提交提案積極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

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建議,要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生產者延伸責任的配套政策、標準的細化及落地,特別注重將動力電池生產商、新能源汽車制造商、4S店、電池回收廠商納入同一價值鏈進行考量,明確上述參與者在電池研發設計、整車工藝及電池裝機、售后服務及消費者教育、回收上下游等方面的主體責任,形成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鏈的閉環。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丁磊提交了《關于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能源電池研發 提高我國新能源自主權的提案》。提案建議:充分發揮我國鈉資源優勢,布局鈉離子電池等新能源電池研發,解決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低等問題,提高我國新能源供給自主性;鼓勵鋰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探索新能源汽車電池“以租代買”等模式,減少資源浪費。
聚焦兩會:9位代表建言電池產業!2024-03-07 08:30
|
總投資超50億元鋰電項目開工,聚焦這一材料!2024-02-20 18:01
|
聚焦 | 碳酸鋰價格波動對電池回收行業有哪些影響?2023-09-08 21:02
|
寧德時代簽10GWh電池大單!聚焦這一賽道2023-08-04 08:22
|
聚焦新能源電池業務 這家企業籌劃重大資產出售2023-07-11 17:31
|
【行業聚焦-鋰電】產業格局在調整!2023-05-11 17:47
|
兩會 | 如何發展電池和新能源產業?看看代表們怎么說2023-03-06 17:36
|
聚焦 | 萬向集團年產80GWh鋰電池項目一期有哪些新進展?2021-11-04 09:14
|
兩會 | 關于新能源,政府工作報告和代表提案都說了啥?2021-04-26 20:59
|
聚焦 | 寧德時代的訂單都給了誰?2021-04-26 21:43
|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