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iningweekly報道,研究機構惠譽解決方案宏觀研究公司(Fitch Solutions Macro Research)對電動汽車(EV)銷量做出了一套新的假設,以確定未來幾年美國、中國和歐洲對電動汽車
電池金屬的需求。
研究機構利用其現有的電動汽車預測,將對電池金屬的地理需求分為直接需求和間接需求,其中直接需求指的是來自國內進行電池制造的任何國家的需求,間接需求指的是來自電動汽車銷售可能刺激需求的國家的需求。用于含有在其他地方生產的關鍵金屬的電池。
“在中國,電動汽車電池的生產是通過諸如比亞迪(BYD)等主要企業在國內進行的,比亞迪生產基于磷酸鐵鋰(LFP)的電池,需求‘被認為’是直接的。”
惠譽宏觀研究指出:“相反,由于大多數EV電池制造并非在本地進行,因此歐洲和美國的需求在本質上是間接的——盡管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歐盟(EU)的情況將有所改變。”
惠譽預測,在雄心勃勃的電動汽車生產目標和政府支持的背景下,中國仍將是電動汽車直接金屬需求的關鍵驅動因素。不過,隨著汽車制造商的生產目標接近尾聲,惠譽預計這種增長將從2025年開始逐漸減弱。
該機構預計,在整個歐盟,鈷、鎳和鋰的間接需求增長將最為強勁,這是由有利的政策假設支撐的。
惠譽宏觀研究表示,由于電動汽車政策假設更為嚴格,這三種金屬的間接需求增長將普遍落后于美國。惠譽宏觀研究基于聯邦層面的支持。
“除了鎳、鈷和鋰,我們認為電池中其它使用較少的金屬,如鐵和錳,在我們樂觀的預期中會成為重要的需求受益者。”
例如,由于在中國仍普遍使用鐵含量高的LFP電池,因此在電動汽車銷售和金屬需求看漲的情況下,2019年至2028年該國的鐵累計需求量為41.5萬噸,而在惠譽宏觀研究的看跌情況下,這一數字僅為14.5萬噸。
預測期內,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錳需求量也將強勁增長,累計達27.6萬噸,而看空情況下的需求量為9.19萬噸。
“在未來幾年中,在我們的核心和看跌情況下,鎳,鈷和鋰的直接需求在中國仍將是最強勁的。中國政府已設定了雄心勃勃的電動汽車目標,我們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前景保持樂觀,因為來自主要汽車品牌的競爭加劇將壓低成本并改善選擇,隨著傳統汽車制造商提供更高的信譽,消費者將更愿意轉向電動汽車相比規模較小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惠譽宏觀研究強調。
盡管中國7月份宣布削減補貼,但汽車制造商的降價以及汽車制造商電動汽車銷售目標的推出,將繼續使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
然而,歐盟各國積極的政策發展意味著,在該機構樂觀的預期中,中國在金屬需求增長方面落后于歐洲。
盡管鎳、鈷和鋰的需求增長將從2023年到2025年期間激增,但中國汽車制造商與電動汽車生產目標有關的戰略通常在2025年結束,因此,電動汽車銷售增長和隨后的電動金屬需求增長將從2025年開始放緩。
根據惠譽宏觀研究的樂觀預測,到2028年,歐盟對鈷、鎳和鋰的間接需求將以年均25.8%、31%和27.9%的速度增長。
“這領先于中國和美國。原因之一是,與美國和中國相比,歐盟電動汽車的銷售基數較低,因此增長潛力更大。例如,根據惠譽汽車團隊(Fitch Solutions' Autos team)的估計,到2019年,電動汽車的銷量將超過37萬輛,而美國約為45.8萬輛,中國約為120萬輛。”
該機構解釋說:“此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納入了將采用許多有利政策發展的假設,從而激勵了歐盟汽車制造商和消費者之間更快地采用電動汽車。”
在歐盟層面,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為汽車行業設定的強制性排放目標(該地區要達到排放目標),可能會促使汽車制造商加快電動汽車的開發計劃。
各國政府自身的減排目標也可能推動有利的政策變化。
例如,德國今年9月推出的氣候變化方案強化了政府的承諾,即對其車隊進行脫碳,使該國在1990年水平的基礎上更接近于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5%的目標。
此外,德國政府還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刺激低排放汽車的普及,比如從2023年起,將價格低于4萬歐元的電池電動汽車的國家補貼從2000歐元提高到4000歐元。
惠譽宏觀研究進一步指出,在看漲,基準和看跌的情況下,由于缺乏能源,美國對鈷、鎳和鋰的間接需求年均增長率將低于中國和歐盟,在2019年至2028年之間。因為缺乏支持性的聯邦政策將對該國大規模采用電動汽車構成障礙。
“與歐盟不同,由于特斯拉的鋰鎳鈷鋁(NCA)電池的大量存在,預測期內美國對鈷的需求增長將高于鋰,這種電池的鈷含量高于主導歐盟市場的鋰鎳錳鈷電池。”
惠譽宏觀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特斯拉在美國持續使用NCA電池意味著,該市場對鋁的間接需求將保持持續。
該機構預計,在看漲的情況下,美國將在2019年至2028年期間需要9800噸鋁,而中國為3300噸,歐盟為1300噸。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