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碳酸鋰價格從約3.5萬元/噸暴增至超60萬元/噸,給下游新能源汽車、儲能等產業鏈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2月初,寧德時代推出“鋰礦返利”計劃,期望以此推動未來3年碳酸鋰價格以20萬元/噸結算。
事實上,碳酸鋰市場價格已超乎行業預期在快速下跌,截至4月12日,據上海鋼聯數據顯示,
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跌破20萬元/噸。寧德時代的“讓利計劃”已提前實現,不過對上游鋰資源企業來說,卻陷入了停產、觀望的迷茫之中。
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跌破20萬元/噸
寧德時代在推出鋰礦返利計劃時,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仍高達45萬元/噸,雖然較最高時的60萬元/噸已經跌去了1/4,但仍遠高于行業“所能容忍的最高價為20萬元/噸”的期望價格。
不過隨之而來的則是碳酸鋰價格超市場預期快速下跌。
上海鋼聯數據顯示,4月3日,工業級碳酸鋰中間價率先跌破20萬元/噸至19.5萬元/噸;4月11日,電池級碳酸鋰最低價也跌破20萬元/噸至19萬元/噸,中間價距離跌破20萬元/噸僅剩2500元的空間。
4月12日,電池級碳酸鋰中間價正式跌破20萬元/噸至19.9萬元/噸,最低價則跌至18.8萬元/噸。同日,除鎳、鈷相關產品外,其他新能源材料價格繼續呈普跌狀態。
4月12日部分鋰材價格及與高位價格比較(單位:萬元/噸,來源:上海鋼聯)
“鋰材價格下跌,寧德時代的‘鋰礦返利’計劃是起到一定推助作用的,但真正影響碳酸鋰價格快速下跌,還是市場供大于求決定的,只是沒想到能跌得這么厲害。”鋰電分析師陳磊表示。
瑞浦蘭鈞營銷副總裁張小聰日前推測稱,2022年業內的動力電池庫存已達到100GWh,有部分業內人士甚至分析認為接近200GWh。而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數據,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為294.6GWh,單車平均裝機量為50.4kWh。以100GWh的庫存量測算,去年庫存足以裝載約200萬輛新能源汽車。
根據近日各上市公司披露財報,2022年寧德時代存貨同比增長90.72%,天齊鋰業增長145.93%,贛鋒鋰業增長207.95%,德方納米增長228.53%,璞泰來增長122.32%,盛新鋰能增長320.04%,行業去庫存壓力大增。
另根據中汽協數據,我國1-3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58.6萬輛,明顯無法完全消化2022年的庫存動力電池。
與此同時,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及燃油車為去庫存降價促銷,也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了不小壓力,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已連續多月出現銷量低迷情況,導致今年前三個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速僅為26.2%,而上年同期同比增速為1.4倍。
伴隨下游新能源汽車行業增速放緩,上游產業鏈加速了去庫存階段,近日湖南裕能表示,下游市場表現將加大行業去庫存壓力,公司的經營業績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大家都怕它繼續降價,都不愿意當冤大頭。”天賜材料認為市場觀望情緒在加大,盛新鋰能3月27日也表示,受市場影響,今年前兩個月某動力電池重鎮開工率大降,僅2家公司超過50%。
推助車企打響新一輪價格戰
鋰電材料價格下降,對鈉電池的沖擊較大。
在盛新鋰能看來,過去兩年,因鋰材價格暴漲,市場尋求替代方案;但近日鋰材價格大跌,“如果碳酸鋰價格跌到15萬元/噸,那么鈉電就沒有優勢了,現在鈉電行業的壓力很大。”寧德時代也認為,普通的鈉電在鋰價降低的情況下 體現不了重大的優勢。
而目前正處于鈉電池量產沖量關鍵期,多家企業仍致力于搶占市場先機。隨著鋰電成本持續下降,鈉電的優勢持續收窄,或將影響各項目的推進進度。
不過傳藝科技等主打鈉電的企業認為,兩者聚焦市場有差異,且目前碳酸鈉價格僅約3000元/噸,較鋰電仍有成本優勢。
相比對鈉電的影響,鋰電成本下降對汽車產業鏈的短期影響凸顯。
自年初特斯拉連續第三次降價以來,汽車價格戰已從新能源汽車傳導到傳統燃油車,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銷量已受到汽車價格戰的影響,為占領更大市場,部分車企甚至祭出了賠本銷售的策略,為此,中汽協一度呼吁汽車行業要理性促銷,讓市場盡快回歸正常秩序。
但在鋰電成本持續下降下,新能源汽車企業有了更多讓利空間,目前仍看不到“理性促銷”的趨勢,特別是自4月初以來,已有多家車企重新下調售價,新的價格戰已然開啟。
幾何汽車4月1日稱,得益于新能源成本下調,旗下車型最高降1.3萬元,4月3日又打出綜合補貼最高3萬元的組合套餐。頭部車企也推出了新的優惠策略,如某豹,從4月7日起,綜合優惠最高達3.1萬元;4月10日,長安深藍官宣新價格策略,其中現金補貼1.2萬元,金融及保險補貼1萬元,同時還有價值2萬元的權益禮包。
對車市來說,競爭正日趨激烈,未來如果終端銷量不理想,預計還會有更多車企加入新一輪優惠降價中來,同時,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的爭奪戰也變得更為激烈。
碳酸鋰價格仍有進一步下探空間
近兩年來,以碳酸鋰為代表的鋰材價格大漲大跌,已嚴重干擾了新能源領域的正常發展秩序,盛新鋰能認為,這對行業發展有抑制作用,希望行業有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和價格行情。
對于市場關心的未來鋰價谷底,目前行業普遍以看跌為主,部分人士認為,預計未來會下探到15萬元以內,陳磊也持相同觀點。而孚能科技CEO王瑀近日在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更是預測,“碳酸鋰實際成本為3萬元/噸,預計未來價格有下探到10萬元/噸的可能。”
當然,從長期看,業內持續看好新能源領域未來發展前景,鋰價合理下跌后將會回歸合理的價格區間,盛新鋰能認為,鋰價何時企穩,主要看兩方面需求,一是大型儲能項目啟動,二是汽車價格戰終止。
而對產業鏈來說,伴隨碳酸鋰價格下跌,市場將會出現新一輪洗牌。
過去兩年受益于碳酸鋰價格持續飆升,吸引了諸多企業跨界鋰材行業,在江西宜春、新疆等鋰資源產地,不乏盜采、亂采、市場投機倒把等市場亂象,而隨著市場價格回落,中小企業、技術不足的公司、鋰資源嚴重依賴進口的公司以及投機公司將會被出清。
而對擁有鋰礦資源的企業,將會在成本上更具優勢,也有望在本輪鋰鹽跌價過程中獲得正常發展機會。近日,一份鋰資源專家紀要顯示,擁有鋰礦資源企業的碳酸鋰生產成本約為5萬元/噸-7萬元/噸,擁有鋰礦的九嶺鋰業公開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經測算,其2021年、2022年上半年的碳酸鋰成本分別為5.03萬元/噸、7.03萬元/噸,距離目前的碳酸鋰市場價,仍有較高的利潤空間。
(責任編輯:子蕊)